閥門行業是玉環縣的支柱產業。作為玉環閥門企業的聚集地的楚門,其閥門行業市場競爭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玉環縣域經濟的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本文從閥門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入手,結合玉環縣閥門行業實際,分析市場競爭能力,并提出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對策。
一、閥門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閥門按通用分類法,閥門一般分為閘閥、截止閥、節流閥、儀表閥、柱塞閥、隔膜閥、旋塞閥、球閥、蝶閥、止回閥、減壓閥、安全閥、疏水閥、調節閥、底閥、過濾閥、排污閥等。按主要參數分類,其中以壓力分類,可分真空閥、低壓閥、中壓閥、高壓閥和超高壓閥;以閥體材料分類,可分非金屬材料閥門、金屬材料閥門和金屬閥體襯里閥門。其廣泛應用于自來水、污水排放,冷熱供給和煤氣、油供給管道等高中低壓系統,最大用戶是石化行業、電力部門、冶金部門、化工行業和城市建設部門。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球每年閥門需求量在500億美元左右,其中美國80億美元,西歐100億美元,中東80億美元,日本、韓國及東南亞100億美元,其它國家預計140億美元左右。
閥門行業最早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意大利米蘭,在西方國家接近有70年的歷史,屬于“夕陽”產業。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閥門主要生產基地是意大利、日本、德國、韓國和中國臺灣。進入90年代后,由于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升值,勞動力和土地價格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及環保原因,其在國際中低檔市場上逐漸失去競爭優勢,轉向生產高檔閥門和高檔衛浴產品(水暖器材),中低檔產品逐步轉移到欠發達或較落后的國家和地區。由于我國的閥門產業已有近20年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基礎,因而發達國家把我國作為閥門制造的主要轉移目標。從而形成了臺州、寧波(包括市區、寧海、慈溪和余姚)、福建南安(侖倉鎮、安溪鎮)和諸暨店口鎮四大銅閥門主要生產基地,以及廣東一帶(包括順德、深圳、開平市水口鎮)、福建南安(侖倉鎮、安溪鎮)和溫州瑞安(梅頭鎮)三大水暖器材主要生產基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印尼、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閥門產業迅速發展,成為國際閥門產業另一個轉移地。同時,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閥門產品更加注重向耐久型和環保型方向發展,水暖潔具已逐漸成為閥門產業發展的新主流。
近年來,閥門行業的國際市場十分活躍,東亞和東南亞的閥門進出口增長迅速,北美發達國家間的市場貿易持續發展,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出口不斷擴大,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進口的高速增長,形成了國際閥門市場繁榮的支撐點。閥門國際貿易的進一步拓展,使得該行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由過去單一依靠價格競爭加速向依靠質量和品牌等因素的綜合競爭方面轉變。
二、我縣閥門行業市場競爭力分析
玉環閥門行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起始地點在楚門。經歷過起始創業、積累發展、調整提高三個階段。1981年—1988年,是起始創業階段。第一只球閥樣品從山東青島外貿公司引進;最早的閥門產品鐵閥門在縣飛環閥門廠開始生產;第一家球閥生產企業縣水暖設備廠誕生;最早的砂型鑄造工藝在坎門水龍村形成。1989年—1996年,為積累發展階段。閥門行業生產制造技術和工藝逐漸成熟,加工配套體系逐步形成,產品從單一的球閥發展為銅球閥、水嘴、閘閥和水暖器材等多個品種系列,出口產值和內銷產值逐年擴大,涌現出一批年產值上千萬元企業。其中1989年是玉環閥門行業發展取得較大突破的一年,生產企業從原先的十幾家增加到上百家。步入90年代后,閥門出口發展迅速,產品開始大量出口到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同時,產品品牌也不斷得到重視,自1989年解放塘球閥廠注冊了“寧錨”第一個銅閥門商標后,“永得勝”、“巨水”等內銷產品相繼注冊,打響了玉環閥門產品在中國的知名度。特別是1996年底,熱鍛壓工藝的成功引進,玉環閥門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的跨越,產品整體質量水平全面提高。1997年至今,是調整提高階段。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玉環的閥門生產企業積極調整市場結構,將出口重心向歐美、中東以及非洲地區市場轉移,促進了企業規模的急劇擴張,基本形成以企業集團為龍頭,以年產值千萬元的企業為中堅,其他生產企業和配件生產企業為補充的行業格局。經過20多年的蓬勃發展,玉環閥門產業產品規格和品種日趨完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形成了系列化、專業化的產業鏈。2006年,全縣閥門行業產值近150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0.4%,占全國閥門行業同類產品總產值的45%;完成全社會出口交貨值70億元,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外貿出口的50%以上。玉環閥門在全國閥門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由此被命名為“中國閥門之都”和“中國五金機械(閥門)出口基地”。
但是,面對新形勢,綜合分析我縣閥門產品的價格、品種、質量、品牌、規模、市場和發展環境等因素,閥門行業的綜合競爭力仍然喜憂參半。
(一)高度集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群,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產品價格競爭力具有一定優勢。與國內其它閥門生產地相比,玉環在勞動力、水、電等要素價格以及資源轉換成本上沒有優勢,反而處于劣勢。玉環縣工人平均月工資比慈溪、寧海和福建要高出100—200元,區位原因使原材料及成品兩項每噸運費要比寧波高出400元,加上水電短缺因素,加劇了生產成本的上漲。由于全縣1400家閥門生產企業絕大多數聚集澤坎線楚門鎮交界的省級閥門水暖特色產業集聚區,以及龍溪鄉的600畝閥門產業功能區,形成了從模具制作到銅棒加工、鍛造、電鍍、拋砂、裝配、包裝等7個環節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產業集群,使得閥門制造及配套加工工藝生產率比其它地方高出15—20%,從而彌補了在運費、勞動力、水、電等生產要素成本,降低了總生產成本,顯示出較強的中低檔閥門勞動密集型的低價位優勢。
(二)產品品種相對齊全,市場拓展空間較大。我縣主要產品是中低壓銅閥門及配件、水暖器件和柱塞閥。中低壓銅閥門及配件擁有黃(青)銅鍛壓球閥、閘閥、截止閥、止回閥、過濾閥等100多個品種1000多種規格,主要應用于自來水、污水排放系統。水暖器件有浴缸、面盤及廚房用龍頭、沐浴器、花灑及軟管、暖汽片、地漏等100個品種1000種規格,主要用于廚房、衛浴排水系統。柱塞閥也有批量生產。我縣閥門產品品種繁多、規格齊全,企業還能根據客戶的需要,生產不同精細度和規格的產品。因此,具有較強的市場發展空間。
(三)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生存能力較強。我縣閥門生產加工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且大部分企業實行公司化管理,形成了體制機制上的先發性優勢。憑借這一優勢,支撐著閥門工業經濟保持著高速度增長,并顯示出強大的發展后勁。同時,全縣現有的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民間資金,很少依靠金融支持。所以,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很少,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四)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偏弱。2006年,全縣閥門企業實現產值近150億元,企業平均產值2500萬左右。其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00多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0家,1億元至5億元的企業11家。而目前,寧波埃美柯公司年產值已達12億左右,意大利等國的閥門企業年銷售額則達幾十億美元,與之相比,我縣由于企業規模偏小,很難聯合眾多中小企業,參與和抗衡國際市場大企業、大集團的競爭。
(五)產品質量逐步提高,但檔次不高,競爭力欠強。我縣機械加工有近40多年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國有機械廠的機械加工技術人員紛紛下海創辦閥門廠,由此形成了今日5萬人的閥門產業大軍和一批精通機械制造的技術人員。近年來,企業紛紛加大技改投入,引進先進設備,運用閥門自動化生產專用機床,采用國內領先的熱鍛壓生產工藝以及現代實用高效集成加工技術和新一代電鍍表面處理技術。引進先進檢測設備,建立閥門水暖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加強原材料的純度、產品硬度和耐磨度的檢測,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目前,120多家企業獲得了ISO9002、UPC、UL、KS等各類質量體系認證。但是,獲得認證的產品大多是中低檔的銅閥門及配件產品。由于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部分水暖器件的光潔度和耐用性能等關鍵指標達不到相應的水平,影響了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六)區域品牌效應突出,企業品牌知名度不高。玉環縣作為“中國閥門之都”和“中國五金機械(閥門)出口基地”,區域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與意大利的“龍頭谷”和臺灣的“龍頭縣”相媲美。但是,縣域內的企業自有品牌不強,效應不突出。就連在國內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縣域企業,如博民、環宇、金源、時達、豐華、蘇爾達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往往借牌意大利等國家的品牌出口。目前,全縣國家免檢產品只有4個,省級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僅10個,中國建筑五金行業知名品牌15個,各類品牌總數占企業總數的比例僅有2%。由于缺少像TOTO、KOHLER(科勒)等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龍頭帶動,致使“中國閥門之都”的區域品牌缺乏強有力的支撐。
(七)外貿出口拓展強勁,國際市場多元化戰略銷售市場亟待加強。全縣的閥門內銷產品集中銷往全國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外銷集中銷往中東、歐美、南非等市場,其中中東市場的銷售總量占到外銷總量的65%左右。這樣,使得銷售市場過于集中,產品容易達到飽和。另外,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份額,真正通過自己的營銷渠道進入市場的產品很少,大量的產品通過外國企業的營銷渠道進入國際市場。這樣,實際上我縣企業只賺取了很少的加工利潤,大量的潛在收益流失了。
(八)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經濟秩序需加快規范。我縣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有開展創新活動的,也只是簡單的模仿創新。全縣僅有新穎、博民、豐華、桑耐麗等7—8家企業建有專門的研發機構和研發人員,年平均研究開發新產品也只有1—2個。另外,企業之間壓價搶客戶惡性競爭。雖然組建了閥門水暖行業協會,但是協會缺少有效阻止惡性競爭的手段,致使企業喪失對外報價的主動權。
三、增強玉環閥門行業市場競爭力的對策
(一)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提升企業檔次
改變企業單體規模過小、競爭實力偏弱的現狀,除了企業自身生長因素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企業間的聯合、兼并、重組來實現企業的資本擴張,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在競爭中立于不敗。這是當今國際經濟領域比較流行的做法,也是今后一個時期閥門行業發展的方向。要鼓勵中小企業走聯合,組建股份公司或集團公司。對企業組建過程中因資產整合涉及的土地、房產、車船、專利、商標等產權(股權)的變更,所涉及的地方部分規費要予以全額緩繳;對組建工業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其所得稅和增值稅地方所得部分,3年內每年以上年實繳數遞增一定比例為基數,超基數部分要全額予以獎勵;利用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轉增股本的,應繳的個人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要實行先征收后獎勵。爭取用3-5年的時間,打造出若干產值超過5億乃至10億元的企業集團。
(二)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打響企業自有品牌
名牌競爭是現代市場競爭的兩大主要競爭因素之一。誰創立了品牌,誰就擁有了市場。要積極引導企業推進產品標準化進程,實施品牌戰略。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制定具有國際競爭力、高于現行國家標準的企業內控指標。要積極幫助企業創建自有品牌,對企業在國外注冊自有品牌商標,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以及通過國外一系列質量體系認證或環保方面的認證,均給予一定的獎勵。要引導社會資金向名牌產品、名牌企業流動,調動社會資源壯大名牌企業規模,使名牌企業獲得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三)重視產品結構的調整,引導企業向新的領域拓展
閥門行業有產品幾十類,而我縣生產的只有民用領域的銅閥門及配件、水暖器件,石化行業、電力部門、冶金部門、化工行業等工業領域的巨大市場空間還未涉足。因此,在投資密度上適度放寬,引導企業在鞏固銅閥門及配件、提高水暖器件的同時,向石化行業、電力部門、冶金部門、化工行業等領域拓展。
(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研制開發高附加值及國際領先水平產品
制定出臺《成長型中小企業評價方法》,篩選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結構合理、投資方向正確、成長性好且符合五個統籌精神的閥門企業,作為“先進制造企業”的重點培育對象。繼續增加技改貼息資金,調整技改貼息領域,使資金在現代化、自動化的高精端設備貼息上集中。通過引進、嫁接國內外先進工藝、技術,著力改造企業的技術裝備,加快淘汰普通儀表車床,迅速普及數控車床,努力推廣閥門專機,實現閥門產品由中低檔為主向中高檔為主轉變。大力推廣CAD、CAM和CIMS產品設計技術和ERP管理系統,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發展。堅持“引進與培養”的原則,加強研發人才隊伍的建設。繼續支持有能力的企業設立技術研發中心,鼓勵利用長三角地區的人才資源和研究能力,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的研究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選擇關鍵性共性技術,提供科技配套經費,組織大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同時,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行產研分離,直接將研究機構設在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區域,如上海、杭州等地。
(五)實施多元化銷售戰略,穩固現有市場,開辟新市場
改變傳統的銷售方式,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通過開展電子商務、舉辦閥門產品展示會等多種途徑,廣交客戶捕捉商機。結合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一系列重要戰略決策,適時調整國內市場銷售策略,加強中西部市場開拓力量,搶占市場開發先機。正視國際閥門產業轉移趨勢,加強與國際大型零售商的對接,加強與歐美采購商的聯系,建立玉環產品的國際采購平臺,帶動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設立生產型、貿易型基地,開展境外資本運營。
(六)加強行業協會領導,發揮協會作用
協會是政府與企業,會員企業與會員企業的橋梁和紐帶。要引導協會深入企業調研,摸清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為政府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同時,也為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政府要放開手腳,可以讓協會操作的工作,盡量讓協會操作,不要有太多的干預,如組織企業參展,推薦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等。